第1322章 未雨绸缪-《谍海孤雁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  另一人见状,解释道:“老黄你工作适应的很快,有鉴于目前形势的危急,以及此地敌我斗争局面的复杂凶险,为帮老同志快速适应,特意请来你现身说法,将一些经验与注意事项等等,为老同志详细介绍说明一二……”

      说了目的,其又认真阐述一番地下工作原则,大致就是对各自讯息保密之类,让两人别说漏嘴,他在这里当了回坏人。

      不过二人对此并没有意见,毕竟这本就是组织工作要求,只不过碍于情面等原由,自己不好主动开口,但各自也基本都会主动遵守。

      除去涉密的东西,其他的,俞宏尧没有什么保留,毕竟若适应不了,很可能为他自己乃至组织带去巨大风险。

      现在的南京,别看表面上平静不少,实则暗流涌动,而且就在过去不久的时间,他们才幸运渡过一次危机,一想起曾经所遭受的数次毁灭性破坏,他们都是一阵阵的后怕。

      “对了,我来的路上,曾看见一张宣传字报,说的是,有公司在开班进行开车、修车的教学,眼下,不少官员这些,都开始配车或者购车,有合适人选,应该可以送去那里培训学员,将来说不准能发挥大用。”

      想到眼前之人,还有接触发展新成员的工作,俞宏尧便将路上留意到的情况,告知对方,并提了点自己的想法。

      “开车修车?”陌生中年微微皱起眉头,问道:“学这些,应该挺费钱的吧?”

      俞宏尧闻言,解释道:“学的时候,确实不是小开销,不过目前这些工作很吃香,学出来,不用花费多久,便能挣回来,更别说在工作中带来的价值。

      另外,我从旁人口中,得知这家培训公司,好像有些背景来头,我们的另一个目的,便是探一探其是否靠谱,其若能开办下去,后面说不定,能提供更多对我们有价值的培训课程。

      像是电器、通讯等方面的,这不仅能培养有相关知识背景进行某些潜伏渗透工作,我们自己乃至组织上,对此人才也有迫切需求。

      最近,我简单的研究过一下敌人,发现他们在技术方面的发展很迅速,若我们不能及时追赶,将来拉开更大差距,那时我们的处境也将更加艰难。

      虽然组织上有相应人才,我们也可以有针对的发展这方面的人,但我个人认为,有机会还是理应多做几手准备,自己主动去培养,至少能掌握更多主动。”

      俞宏尧说完,另一人也点头表示认可,道:“敌人在谍报技术方面的发展确实很迅猛,尤其是特务处那帮人。

      目前,其侦听侦测手段,为我们的通信联络工作带来极大困扰,且伴随通讯手段的加强,初期所遭受的困境更严峻。

      但,我们要么接受止步不前、无所进步,要么便只能紧追,用更加专业的人员等等,以此去应对这个挑战。”

      陌生中年不太能理解,为何增强后情况反而更严峻?仔细为其解释了下无线电相关方面的一些基础情况,才用上更直白的形容。

      “…就像一队古代训练有素的士兵,他们可能在纪律性等各方面都不差,但突然改换成使用火器,肯定需要重新学习训练,不然枪就是不趁手的烧火棍。

      那些更先进的通信设备,于我们也一样,不能很好利用,它便是那根烧火棍,而且不用之前,情况便基本跟古代士兵与现代军队碰不上一样,但用了,那大家便撞到一块了,我们适应之前能不吃亏吗?

      我们不可能选择止步不前,那便只能提前进行准备适应,争取迈入之时,与对方差距缩小,尽量减少前期差距过大所可能造成的一些损失。”

      一番解释,陌生中年心里大致有了数,也认可了这个建议,经费问题也不算大麻烦,自这边的工作进行转变后,为掩护需要,不少人在经营上花了不少心思,还真有部分人取得不错成效,经费方面还是宽裕不少的。

      “我跟老黄,还要再装模做样演演戏,不方便送你,工作方面不要太着急,磨刀不误砍柴功,先适应并规划一番未来工作,准备好后也能更顺利进行。”

      另一位中年开口,陌生中年并未多言,点头后,穿上外套、扣上帽子,悄然离去。

      两人也并未多谈,一副谈得颇为愉快尽兴的模样,毫无遮掩的出了门,一同搭上黄包车,回到了杂粮店。

      吩咐店员找车称装东西后,俞宏尧带着人,进到院中石桌喝茶,通向铺子的门依旧开着,任何人都能看见二人。
    第(2/3)页